錸德股價可漲到40元

市場概況

台股大盤K線圖

台灣加權指數

股票名稱 股票代碼 目前價格 目前漲跌幅 預測漲跌幅 預測公式 更新時間
江申 1525 69.6 1.31% 1.38%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2024-10-17 14:03:31
和潤企業甲特 6592A 94.9 0.13% 0.14%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2024-10-17 14:03:31
志超 8213 37.45 -4.06% -4.26%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2024-10-17 14:03:31
國泰20年美債反1 00689R 20.59 2.61% 2.74%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2024-10-17 14:03:31
統一證 2855 26.0 -3.87% -4.06%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2024-10-17 14:03:31
崇越 5434 293.5 -4.53% -4.76%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2024-10-17 14:03:31
榮科 4989 21.4 -2.74% -2.88%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2024-10-17 14:03:31
富邦恒生國企正2 00665L 8.69 -1.24% -1.3%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2024-10-17 14:03:31
大眾控 3701 39.95 4.33% 4.55%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2024-10-17 14:03:31
福興 9924 57.6 1.37% 1.44%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2024-10-17 14:03:31
金萬林-創 6645 27.9 4.32% 4.54%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2024-10-17 14:03:31
日電貿 3090 62.0 -1.05% -1.1%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2024-10-17 14:03:31

鄭弘儀觀點

鄭弘儀

鄭弘儀:

春節期間全球股市在疫情逐漸受控、正向的經濟數據以及美國新一輪紓困案過關等正面消息帶動下,延續今年以來的震盪走高格局。投資人風險偏好提升加上資金充沛,上週美股迭創新高。雖然仍有些許雜音如美債殖利率飆升、部分投資人擔憂通膨等造成市場波動,惟整體而言,景氣復甦腳步隨著疫苗施打後更加確立,加上各國央行仍維持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全球風險性資產將持續多頭格局。歐美各國在疫苗開始施打後,確診人數已開始下降,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受到控制,激勵投資人對於經濟復甦的信心。從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美國1月份零售銷售比去年12 月激增5.3%,遠優於路透訪調經濟學家預期的1.1%,增幅也是七個月以來最大。雖然美國上週公佈之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86.1 萬人,高於預期之77.3 萬人,但應是受暴風雪影響而出現之短暫現象。今年整體經濟環境將呈現溫和復甦,低利環境、流動性充沛、新冠疫情影響消散等利多因素支撐下, 2021年全球股市持續多頭格局。美股在多數經濟活動受到限制的情況下頻創新高,意味著當經濟活動回歸正常後,將有加速成長的空間,後市值得期待。政策方面,預期寬鬆貨幣政策機將會持續到2023年初,充足的流動性將是提振市場情緒以及維持評價的關鍵。企業獲利成長性以及股票評價的衡量將是2021年投資的主軸,預估後續產業輪動可能加劇,因此選股顯得格外重要。從情境分析來看,機率最大的情況是,全球的新冠疫情死亡率持續受到控制,經濟緩慢復甦,因此利率將以極度緩慢的速度走高,股市逐步墊高上漲,股市結構將為景氣循環股與價值股同步走高,成長股小漲,高評價成長股則緩跌。股市方面,由於殖利率持續攀高,加上疫苗消息持續發酵,更大規模紓困案讓景氣快速復甦的期待不變,價值股如能源及原物料類股持續引領大盤反彈,再加上殖利率曲線陡峭有利金融業獲利。因此,建議投資人選擇股票價值已被低估族群,例如價值股、能源與原物料概念股;至於氣候環境永續題材,在民主黨全面執政後,相關行情預期將持續發燒,建議投資人續抱。由於舉債規模擴大,美元預期持續走弱,看好整體新興市場表現可望持續勝過成熟市場。債市方面,結合美國聯準會持續的寬鬆政策及疫苗研發的正面訊息,有利於債券市場。短期內須留意的是美債殖利率的走勢,由於經濟復甦腳步更加明確,部分投資人開始擔憂通膨風險,美國公債殖利率近期出現大幅走高,但事實上,在疫情影響下,目前全球經濟仍相當脆弱,尚無須擔憂通膨升溫的情況。建議布局殖利率較高的高收益債,如基本面強勁的美國高收益債以及擁有價格便宜優勢的亞洲高收益債。投資級債目前評價水準稍高,但在流動性充足且全球經濟緩慢復甦的態勢下,仍可伺機進場,建議選擇波動更低、收益更優的金融債。此外,新興美元主權債具有殖利率優勢、受惠美元貶值以及持續復甦的經濟環境等利多,可望持續吸引資金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