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名稱 | 股票代碼 | 目前價格 | 目前漲跌幅 | 預測漲跌幅 | 預測公式 | 更新時間 |
---|---|---|---|---|---|---|
詠業 | 6792 | 65.5 | 2.58% | 2.71%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4:49 |
夆典 | 3052 | 12.1 | 0.18% | 0.19%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4:49 |
威盛 | 2388 | 129.5 | 4.01% | 4.21%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4:49 |
台勝科 | 3532 | 133.5 | -2.77% | -2.91%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4:49 |
美吉吉-KY | 8466 | 56.1 | -4.78% | -5.02%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4:49 |
研揚 | 6579 | 147.5 | 3.33% | 3.5%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4:49 |
太設 | 2506 | 10.65 | -3.15% | -3.31%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4:49 |
精技 | 2414 | 35.5 | 1.46% | 1.53%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4:49 |
聯傑 | 3094 | 31.7 | 2.49% | 2.61%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4:49 |
南港 | 2101 | 47.05 | 3.18% | 3.34%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4:49 |
宏碁 | 2353 | 41.2 | 0.65% | 0.68%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4:49 |
聯茂 | 6213 | 74.3 | 2.86% | 3.0%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4:49 |
85克:
近期台股在台積電領軍下表現相對其他市場強勢,目前傳出蘋果iPhone新機買氣較預期強,可望帶動台股蘋概族群的表現,搭配第3季是傳統電子出貨旺季、第4季的消費旺季等題材,預期有利於台股多方表現。短線市場關注的焦點在於10月10-11日美中貿易談判的結果,以及10月中旬陸續公佈的美國企業財報表現和10月底美國聯準會是否繼續降息。整體來看,市場資金動能無虞,較需留意的是美中貿易戰對市場投資氣氛的影響及觀察香港情勢的發展。在美國率先掀起全球貿易紛擾的影響下,近期各主要經濟體公佈的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皆已在景氣榮枯線的50以下,美國為47.8,創2009年6月以來最低;歐元區為45.6,連續8個月低於50且創7年新低;中國為49.8,連續5個月低於50;日本為48.9,連續5個月低於50且為2016年6月以來最低;至於台灣,則回到50,較上月47.9明顯回升。整體而言,全球製造業景氣有降溫的跡象,使得市場對經濟前景疑慮升高。因應景氣趨緩現象,各國央行皆已都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如中國人民銀行已啟動降準,於9/16全面降準1%、並於10/15與11/15分兩次實施,合計定向降準1%;歐洲央行(ECB)宣布將從11月起再度啟動量化寬鬆(QE)計畫,每月購買200億歐元資產;美國聯準會9月宣布降息1碼,為今年第二次降息,另如澳洲、南韓、印度、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央行也都吹起降息風。而在此資金寬鬆環境下,研判全球資金風險偏好度得以維持,預估股市多頭行情仍可期。台股相較於其他市場具有高殖利率優勢,本益比也並未偏高,在當前歐洲和日本進入負利率時代下,有望吸引尋求高殖利率資產進行投資的國際資金,再從產業面來看,時序進入電子出現旺季,加上美中、日韓貿易衝突有利於台灣廠商受惠轉單效應,且由於半導體、5G、物聯網產業動能明確,Bloomberg預估明年台股企業獲利年成長約10%,成長力道優於明年全球GDP增幅3%,因此在基本面保護及資金行情支撐下,台股指數可望維持震盪整理偏多格局,投資上建議逢低可分批佈局。個股表現上,隨著5G時代揭開序幕,長線產業成長力道明確,故長線看好SDN軟體定義網路、高速傳輸概念股、Data Center等相關族群,另在貿易戰下,半導體族群將是中國去美化優先受惠股;至於傳產方面,舉凡環保、綠能、非核消費等,營運動能尚佳,皆為值得佈局之產業板塊,此外,汽車供應鏈族群因中國需求可望於2020年逐漸恢復,評估未來應有表現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