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名稱 | 股票代碼 | 目前價格 | 目前漲跌幅 | 預測漲跌幅 | 預測公式 | 更新時間 |
---|---|---|---|---|---|---|
普安 | 2495 | 29.85 | 2.01% | 2.11%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6:01 |
富邦恒生國企正2 | 00665L | 8.69 | -2.15% | -2.26%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6:01 |
芯鼎 | 6695 | 58.1 | 4.89% | 5.13%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6:01 |
太極 | 4934 | 16.35 | 4.13% | 4.34%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6:01 |
富邦中証500 | 00783 | 19.03 | -1.42% | -1.49%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6:01 |
揚博 | 2493 | 114.5 | -0.65% | -0.68%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6:01 |
FT潔淨能源 | 00899 | 15.93 | -2.77% | -2.91%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6:01 |
凌陽 | 2401 | 30.35 | -2.68% | -2.81%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6:01 |
台航 | 2617 | 32.6 | 1.54% | 1.62%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6:01 |
兆豐金 | 2886 | 39.1 | 1.08% | 1.13%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6:01 |
亞光 | 3019 | 102.5 | 4.38% | 4.6%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6:01 |
遠雄 | 5522 | 72.3 | 1.55% | 1.63% | 预测涨跌 = 当前涨跌幅 × 1.05 | 2024-10-17 14:06:01 |
連勝文:
庫存回補持續,供應鏈仍然有長短料問題,下游庫存仍低,出口外銷持續成長台灣公布10 月出口額達401.4 億美元,連續第4個月創新高,較9 月成長1.2%,與去年同月相比則增長24.6%。由於疫情持續,全球供應鏈有嚴重瓶頸存在,商品長短料問題嚴重,下游通路庫存仍低,半成品跟零件庫存偏高,造成之前台股的回檔,但如果仔細觀察美國企業存貨銷售比,零售業9月仍在歷史相對低檔位置,製造業跟躉售業則有微幅下降,代表庫存回補持續,長短料問題有微幅改善,過去庫存修正循環主要是零售業庫存偏高時才會明顯導致股市回檔,只要存貨回補持續,台灣出口外銷仍可持續成長。觀察亞洲區匯市也可發現,同質性高的韓國匯率貶值持續,但台幣仍相對強硬,外資今年雖賣超台股5000多億元,但台幣仍在升值,甚至央行同意台積電加大每日換匯額度,都可以了解到台灣廠商出口強勁成長,賺取美元後,換回台幣的需求非常龐大,以及中美貿易戰沒有看到明顯降溫的情況下,台商資金回流持續,這些都是台股潛在的資金動能。科技創新驅動台灣科技業的獲利成長,加上股息殖利率仍高,外資可望回補根據統計,近1,540家上市櫃公司公布財報,合計單季稅後盈餘突破新台幣1兆元、達1.09兆元,累計前三季稅後盈餘2.98兆元,雙創歷史新高,已經比2020全年獲利2.47兆的水準高,市場預期今年整體上市櫃公司獲利可望挑戰3.9兆以上水準,按照過往現金股息發放率推算,明年有機會發放2.4兆股利。就算用比較保守角度去看,上半年企業獲利當2022年配息基準,也有發放1.91兆的實力,殖利率推估約3.6%左右。台股一直具有高股息殖利率的吸引力,加上MSCI日前公布最新台股權重,在全球標準型指數權重上升0.01百分點,為3年來首度調升,未來台股仍有機會挑戰歷史新高。目前市場預期2022年台灣企業獲利成長性約5~7%左右,其中已經保守估計原物料股獲利的衰退,用2022年獲利去回推目前台股的評價,約略在13~14倍本益比左右,過往台股合理評價約在15倍~18倍左右,隱含目前指數仍有上漲空間。展望2022年,科技創新仍是驅動台灣企業獲利成長的關鍵,包括5G手機滲透率明年將挑戰50%,電動車滲透率仍在提高,過往傳統燃油車半導體產值約320美元,走到電動車時代,半導體Content至少700美元起跳,加上因應2050年零碳排等目標,電動車滲透率的拉升速度將越來越快。2022年可以看到Windows 11推出,加上員工回到工作崗位等預期,商用PC市場將成長,Intel與AMD在PC和Server也推出改版的CPU,都將推升半導體產值跟需求持續成長,外加元宇宙等產品的逐漸問市,科技創新跟數位化浪潮下,台廠可望持續受惠。整體而言,只要庫存回補持續,科技創新腳步未見停歇,都將醞釀未來獲利上修的可能性,具備長線盈利成長跟市占率提高的台灣科技股,預期仍是台股多頭主流,未來表現仍然值得投資人關注。